学生天地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国学体验课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开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国学体验课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广大同学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增进自身文化素养及审美观念,自2021年起,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已连续五年开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国学体验课,以中华传统服饰为重要载体,通过教师讲授、古诗词朗诵及讲解交叉等多种方式,辐射我校各学院上百名学生,帮助学生陶冶人生,培养高尚健康的品格,启迪思想智慧、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次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国学体验课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美育实践系列课程之一,于2025年5月28日晚20:00在文科四号楼国学讲堂开授。此次体验课围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展开,由我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李梅老师主讲,来自各学院5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课程伊始,李梅老师以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为引,点明中国古代礼仪服饰是中国礼文化形成和传播中的重要礼器,礼与服饰皆为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礼仪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随后,身着汉服的同学们集体亮相,上台展示。他们穿着各种颜色各种形制的汉服在台上大方得体,举手投足散发着文化自信与书香墨韵。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服形制一变再变,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汉服文化。从商周时期到宋元辽金,李梅老师根据朝代的更迭变化依次讲解不同历史时期下汉服的穿法、形制与特征,并以现场展示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在场观众体会中国传统服饰之美,感受古时“合礼即为美”的生活方式,进而对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李梅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依次上台进行诗歌朗诵及讲解,在诗歌中深入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衣冠文明史。先由两位同学为大家讲述了《声子失礼》《田恬的故事》两则与服饰礼仪文化相关的故事。接着同学们朗诵了先秦的《关雎》《子衿》,汉乐府的《陌上桑》,曹操的《短歌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在诗词讲解中同学为大家讲解了唐代的《出塞》《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和宋代的《苏幕遮・燎沉香》。诗词讲解和服饰的故事呈现了服饰背后承载的文化信息,使同学们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情感表达和精神世界,再现服饰礼仪对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和重塑过程。诗词与服饰的演变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璀璨成果,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穿越中找到一幕幕历史的文明与时尚,领略华夏祖先的华彩霓裳。
此次美育体验课是我院响应学校特色美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深入推动我院美育工作落到实处。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演绎中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智慧与礼仪,还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多元对话中提高学生礼仪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在深入理解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之上传承发展中华礼制文明与服饰文化,再现“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的华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