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王伟教授做客我院“博峰讲堂”第177讲

作者:   时间:2025-09-30   点击数:

2025年9月26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伟教授应邀在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学讲堂作题为《出土石刻文献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文凡老师主持,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王庆院长参会,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并展开学术交流。

王伟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青年人才项目,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出土墓志与中古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社科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成果分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博士后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讲座伊始,王伟教授围绕“诗石互证”与“唐诗承传”核心,展开对唐诗整理与甄别的讲述。王伟教授指出出土石刻文献对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关键意义。在唐诗甄别上,唐诗流传存在误收其他朝代诗歌现象,如《唐诗三百首》可能混入宋诗,莫砺锋先生曾有考证。王伟教授经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认为,仅靠落款判断不可靠,且书法与内容版权可分离,蔡襄有抄录唐诗的习惯;经文献排比,确认诗帖中诗为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里杨凝式《洛阳风景四绝句》中的两首,是杨凝式为感恩张全义五代乱世照顾其一家所作。

接着,王伟教授介绍杨凝式与蔡襄书法及作品关联。杨凝式书法部分写于纸上(易因战乱水火损毁),更多写在洛阳圣善寺、天宫寺等寺观墙上。王伟教授结合丰富的出土石刻文献案例,像唐代墓志等,详细讲解如何借助这些文献开展唐代文学研究。他从文献的释读方法,以及与唐代文学作品相互印证等多个层面展开阐述,充分展现出出土石刻文献在探究唐代作家生平事迹、文学创作背景、文学传播情况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随后,王伟教授讲解唐诗传承与文献研究。蔡襄因仰慕杨凝式书法,临摹其书体与诗作,后人不明著作权误将相关内容归为蔡襄,致杨凝式五首诗被误归;宋人学习唐诗,除诗歌本身,书法传抄也是重要途径,蔡襄就抄录多位唐人诗作。

王伟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面对同学们的踊跃提问,王伟教授逐一耐心解答。他强调研究古代文学要先做文献考辨,再分析文本,将二者融合;出土文献如墓志,自唐代封存至现代无传抄失误,是可靠一手资料,且墓志由文人撰写,对研究唐代文学、家族观念、家族文学意义重大,其中丰富的女性墓志还能弥补传世文献女性史料匮乏问题,为唐代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材料。王伟教授还分享了发现诗句问题的方法,包括长期积累知识、熟悉各类文献,借助文献检索等科技手段查找已上网文献,对未上网文献按时间顺序排查并在后续阅读中留意相关问题;解决问题则需细心和耐心,持续阅读会有意外收获。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出土石刻文献与唐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学到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其对石刻文献的研究热情,也成为师生们与疆外优秀学者对话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学院相关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王伟教授作讲座

                              沈文凡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学生提问

                                                                 王庆院长作总结

                             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 @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学院办公室:0991-4112573    教研办公室:0991-4112771  党政办公室:0991-4112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0991-4112773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0991-4112602